马达加斯加的日落,这里是几种猴面包树的家园。 Association Vahatra 摄
该论文介绍,马达加斯加生活着许多独一无二的动物物种,包括环尾狐猴、马达加斯加长尾灵猫,还有世界上最小的变色龙等,很多这些物种都因为人类影响濒临灭绝,这些人类影响包括森林砍伐、打猎和气候变化。演化和来自其他地区的新物种或能最终补偿这些动物的灭绝,但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
论文第一作者、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内森·米切尔森(Nathan Michielsen)和论文通讯作者、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路易斯·瓦伦特(Luis Valente)与合作者一起,尝试量化人类对马达加斯加动物的破坏程度,并预测未来的结局。他们收集了包含249种现生哺乳动物和最近灭绝的哺乳动物的完整数据集,包括人类首次抵达该岛后不久消失的大狐猴、倭河马等多个物种。通过将这些数据与物种演化历史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地理分布的统计模型相结合,作者发现,如果当前的威胁不加缓解,马达加斯加将需要300万年才能恢复自人类抵达以来所消失的物种。此外,如果当前的濒危物种也发生灭绝,马达加斯加将需要超过2000万年的时间才能恢复。
论文作者指出,即使对于那些比不会飞的哺乳动物更容易在岛上定居的蝙蝠物种来说,可能也需要300万年才能恢复。作者还发现,马达加斯加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物种数量在过去10年里大幅增加,从2010年的56种增加到2021年的128种。
论文作者警告说,如果不及时采取保育行动,马达加斯加生物多样性所受到的影响可能会长达几百万年。他们指出,保育项目应包含改善当地人口的社会经济状况、减少剩余自然栖息地的森林损失,以及限制手工和商业资源开采,如阔叶树材采伐和野生食用动物交易。(完)
空间电磁频谱研究院及低轨卫星星座产业化项目落户重庆****** 中新网重庆2月3日电 (记者 刘贤)记者3日从重庆西永微电园公司获悉,中国航天科工一院空间电磁频谱研究院及低轨卫星星座产业化项目落户重庆,将进行空间电磁频谱研究、空间气象数据应用研发、空间信息产业链引育孵化及商业应用相关核心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 2月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市战略合作重大落地项目——“空间电磁频谱研究院及低轨卫星星座产业化项目签约活动”在渝举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一院)与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署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并为空间电磁频谱研究院和航天天目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揭牌。 据悉,项目拟在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成立中国航天科工一院重庆分院(空间电磁频谱研究院)和航天天目卫星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空间电磁频谱研究院将引入科研团队及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方技术力量,引领空间电磁频谱应用,打造产业发展核心能力,带动重庆市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航天天目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则将通过空间数据应用研发,牵引平台与载荷、数据开发服务,推动国内空间信息应用产业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及“全球预报、全球服务”。 近年来,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大力布局以卫星应用、空天网联为代表的航空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引入卫星上下游产业链聚合发展。(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三分快三地图 |